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刘艳芬:致富路上领头雁

发布时间:2009-11-06  来源:中国妇女网
摘要:凭借南孟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强的优势,使得特种菜种植这一新型、高效农业发挥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05年刘艳芬又进行了大胆革新,对牛蒡的深加工项目进行开发,现已有牛蒡茶、牛蒡酱菜投入市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了出口创汇。

         刘艳芬是霸州市南孟镇李家营村人,今年已55岁,自丈夫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霸州市外贸局,现夫妻二人已下岗多年。她与丈夫横下心来创业,硬是靠着自己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4年自筹资金50万元建成牛蒡、菜山药种植基地500亩,辐射带动妇女姐妹种植近3000亩,近千户农民走入致富行列。

         在最初创业时,她与丈夫东挪西借筹到了几万元资金,投资租赁了150亩相对便宜的林间土地,种植牛蒡和菜山药。因为她和丈夫都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致富必须靠科技这一真理。由于创业初期,没有资金聘请技术人员,就自己用心学习,埋头苦干。买来了大量的有关牛蒡、菜山药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想方设法,挤时间向书本学,找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耻下问,向同行们学习。在农忙时,晚上学,农闲时,刘艳芬白天黑夜抓紧时间学,有了疑难问题就自己骑上车到镇农办请教有关技术人员,让他们帮助在网上查找解决技术难题。为增加知识量,她还订阅了《河北科技报》等坚持阅读,作为一个家庭妇女,多年来刘艳芬一直以丈夫孩子为中心,现在的她从来没有活得这么充实过,虽然心里总有解不开的难题,但却让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痛快!

         在种植过程中,刘艳芬认真观察牛蒡的生长规律,做到腿勤、眼勤、手勤,把好的高效经验引进来,应用到实践当中,把科学准确的数据记录下来,为将来种植研究推广留下经验。由于她勤学好问,逐渐熟悉掌握了牛蒡和山药的种植技能。同时,为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入世后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她还对种植基地实行标准管理。她与丈夫利用牛蒡种植的农闲时间积极在国内牛蒡加工企业跑动联络,观摩牛蒡深加工的技术方法,探讨其市场发展前景,寻求国内外牛蒡深加工产品买方市场,逐渐与江苏、山东等地的客商达成了协议,并签订了大量收售合同,使产品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在刘艳芬的带动下,牛蒡种植基地周边的200户农户也发展了1000多亩,每亩效益达到了3800—4500元,种植户实现了增产、增收。

         2004年2月,刘艳芬与丈夫继续与江苏、山东等地的老客户签订了订单,同时在南孟镇内比较有蔬菜种植经验的扩大、和平村租赁500亩地力条件好的农田扩大牛蒡、菜山药种植面积。同时,刘艳芬靠学技术,靠辛勤劳动致富了,但她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她利用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技术,积极发动周边村街的广大群众共同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她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纷纷前来学习加入,扩大、和平、李家营、塔上等村街的农民纷纷来取经,热心的夫妻与农民共同搞起订单农业,由农民出土地、出工,他们负责牛蒡的种植技术指导以及将来成品的收购。每当农户遇到困难,刘艳芬宁肯耽误了自己手中的活计,也要主动上门,为她们解决困难,她还经常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取得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她们。稳定高效的销售市场加上刘艳芬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持,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使得一大批农户迅速聚集在她的周围学技术、搞种植、搞加工,带动起了近千户农民参与到这一链条。

         凭借南孟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强的优势,使得特种菜种植这一新型、高效农业发挥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05年刘艳芬又进行了大胆革新,对牛蒡的深加工项目进行开发,现已有牛蒡茶、牛蒡酱菜投入市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了出口创汇。

         目前刘艳芬的牛蒡加工厂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绿色纯天然农副产品一条龙生产线,拥有烘干、切割、腌渍、真空包装等多个生产车间,通过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把广大种植户的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深加工,开发新的保健品,进一步拓宽自己在市场上的经营之路,并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空间。

         生产实践锻炼了刘艳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就了刘艳芬。现在刘艳芬的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已达600多吨,种植加工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刘艳芬自己也从原来单纯的种植,发展到了加工生产,发展到了经营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经济,带动服务农村妇女姐妹。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