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行情 > 浅析:我国生猪价格行情波动周期

浅析:我国生猪价格行情波动周期

发布时间:2012-06-07  来源:新农网
摘要:若生猪期货顺利上市,通过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机制,可使得产业链内各方锁定远期价格,引导和调节生猪现货市场的运行。 猪肉价格波动源于生猪市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性质,该性质呈现一种价格和生产的周期性运动模式,客观上这一模式由生猪繁育周期的特点决定。自1985

  若生猪期货顺利上市,通过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机制,可使得产业链内各方锁定远期价格,引导和调节生猪现货市场的运行。

  猪肉价格波动源于生猪市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性质,该性质呈现一种价格和生产的周期性运动模式,客观上这一模式由生猪繁育周期的特点决定。自1985年政府不再干预起,我国生猪价格逐渐由市场决定,尤其1990年配给制彻底结束后,市场化更加成熟。此后,猪价出现数次大幅波动,给生猪养殖产业、加工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较大影响,并引发了生猪生产的周期性运动。猪周期对产业链中的养殖者来说,意义更为重要。生猪养殖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养殖者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养殖一旦开始,养殖者将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承受价格风险。若猪价降至生产成本以下,养殖者将面临亏损,从而被迫放弃养殖。目前,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已得到市场普遍认可,而生猪生产同样具有波动的周期性,尽管目前我们尚未明晰到底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生产,还是生产波动影响了价格。

  生猪生长周期与价格波动周期

  在了解猪周期形成的过程之前,我们首先应对生猪生长的自然规律有所了解。猪的生产经过繁育母猪、产仔、育肥三个阶段完成一次循环。生猪产品属于鲜活类商品,难以依靠库存来调节供需,在价格上具有自身特点,即市场供应短缺的信号无法立即在产量上得到反映。根据历史规律,生猪行情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价格高峰和低谷通常间隔1年半左右,包括补栏母猪到生猪供应上市需要“8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1个月哺乳、5个月育肥”共18个月的生产周期。此外,养殖户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也存在滞后期。

  在生猪价格偏高时期,养殖者盈利水平大幅超过正常利润率,在价格信号引导下,原有养殖者会扩大规模,甚至行业外资金也会进入,直接影响是能繁母猪的数量大幅增加,新生仔猪大量被留作后备母猪。仔猪约需8个月(240天)可进入繁殖期,孕期约4个月(120天),哺乳期一般为1个月(30天),从仔猪断奶到育肥200斤左右出栏一般需要5个月(150天)。正常情况下,从增加后备母猪数量到育肥猪出栏上市约需540天(18个月),即一年半左右。若考虑疫情、价格反应以及决策阶段的滞后等因素,该周期或许将维持更长时间。

  在此影响下,市场逐渐供过于求,生猪价格将逐渐回归低位。例如2006年3月,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仅为3.24元/斤,养殖户开始大量减少能繁母猪数量,生猪供应进入下降周期。18个月后,即2007年9月,生猪价格重新上涨到此轮波动的波峰位置,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达到9元/斤。

  生猪由仔猪成长至可出栏状态的育肥猪正常生长周期是:孕期110—120天;仔猪哺乳期一般在28—40天,该时间受仔猪价格影响,价格越高出售越快,价格越低,留存时间越长,通常以一个月计算;进入育肥期到出栏一般为5个月,约150天。从母猪受孕到育肥猪上市,生猪的生长周期略多于10个月。

  生猪养殖的滞后性使养殖户无法预判调整饲养规模,容易在育肥猪供给不足、价格水平较高时大量采购仔猪,造成仔猪价格攀升。由此导致仔猪的价格波动与生猪利润状况较为吻合。我国种猪的繁殖往往也会受市场利润水平的影响,增加母猪饲养量而减少小母猪出栏会同时出现,从而使得市场上生猪供给进一步减少。在新增母猪产仔后,仔猪逐渐供大于求,市场容易出现1999年和2006年第二季度大量宰杀母猪的现象。这一现象一旦发生,往往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上述现象类似于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即后一年的产量往往由前一年的价格所决定。因生猪养殖的自身特点,循环周期较普通农产品有所延长,最长时甚至达7年之久。

  养猪成本与价格波动的关系

  生猪价格的高低与养猪利润并不完全一致。生产成本的变动会带来生猪价格的变动。分析养猪业利润必须考虑养猪成本。对生猪养殖业来说,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或销售商品猪而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仔猪采购费用、饲料(玉米、豆粕等)成本、水电燃料费、劳务费、医疗防疫费等,间接费用则包含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财务和营业费用等。一般情况下,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而猪饲料中,粮食尤其是玉米占比较大,粮食的产量和价格间接影响生猪生产的数量和价格。历史数据表明,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规律,即“猪粮比价规律”,简称“猪粮比”。“猪粮比”越高,养殖利润情况越好。根据生猪养殖业利润核算标准,盈亏平衡点为6:1。2003年“猪粮比”曾达到7.35:1的高位,生产者获得高利润,因各种疫情发作,延长了此次猪周期的牛市时间,盈利持续两年半之久。之后猪价渐渐回落,同时玉米价格因全球粮食减产以及美国玉米酒精产量大幅增长而攀升,至2006年5月“猪粮比”仅为4.48:1。2011年7月,“猪粮比”再度升至8.28:1。目前猪粮比回归至5.8:1左右,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在各种价格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用猪粮比价衡量盈亏是有效的,但当成本构成中某一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猪粮比价就可能失效。在“猪粮比”中,猪即生猪价格,粮则指占饲料构成中约70%的玉米的价格。不过,随着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发生变化,作为猪饲料的玉米大量被小麦替代。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