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南美白对虾游塘现象浅析及处理(2)

发布时间:2012-08-27  来源:水产前沿
摘要:四、pH值不适引起的游塘 剖析与诊断;pH值低于6.5时,对虾呼吸节奏加快,代谢频率增加,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同样pH值高于9.2时,水体中有害因


    四、pH值不适引起的游塘

    剖析与诊断;pH值低于6.5时,对虾呼吸节奏加快,代谢频率增加,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同样pH值高于9.2时,水体中有害因子毒性增强,对虾肝脏负担过重,排毒不及时导致对虾中毒、窒息死亡。

    解决方案:当前许多养殖户忽略了对池水pH值的调控,致使对虾因pH值不适而引起对虾游塘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坚持监测池塘水质pH值两次(上午7:00;下午4:30),当水质偏酸时,应及时用生石灰处理,按每亩/米8~10千克使用,连用2~3天;水质偏碱时,排去15~25厘米的池水,进回10~15厘米的新水,然后用小苏打+过磷酸钙合剂处理,按每亩/米5~8千克使用,再用复合芽孢杆菌+生物肥水素稳定pH值。

    五、底质恶化引起的游塘

    剖析与诊断;在高密度养虾池养殖中后期,特别是连年养虾又未能彻底清淤的老化虾池,伴着投饵的增多,虾类残饵、粪便和浮游生物尸体不断聚集于池底,导致底质恶化,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指标浓度超标,对虾为了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中上层来。此种游塘无明显的规律性,既有群游也有散游,在水面或水中上层都可能存在,严重时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

    解决方案;1、平时开动增氧机,把池底的残饵和排泄物打到水面,使有害物质氧化成为无毒物质;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EM菌等,能充分利用复合微生物中各种菌株协同作用的功能优势,将残饵、排泄物、动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3、洒入颗粒增氧剂或有增氧功能的底改剂来改良、稳定水体。

    六、疾病引起的游塘

    剖析与诊断:对虾感染了红体、白斑、烂黑鳃、荧光、纤毛虫等疾病可引起游塘。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在水面做缓慢的游动或狂游,多单游不成群,人们刺激时多反应迟钝,有时在水面打转或不定向的上下游动,有时侧卧池边浅水处,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腮丝、肝胰胀、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碰到此种情况是病虾暴发的前兆,应紧密观察,仔细检查病虾,确诊后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解决方案:1、病害高发期,全池泼洒双黄连或大黄浸膏+复合碘1~2次抑制病菌滋生,有纤毛虫的还要泼洒硫酸锌或苦参碱制剂;2、定期使用复合芽孢杆菌+生物肥水素等微生物制剂保持池塘微生物有益菌群的平衡,一般每7~15天使用一次;3、经常使用免疫多糖、VC+VE、肝胆宁等拌料喂,必要时适时、适量投喂些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等),提高对虾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七、营养性游塘

    剖析与诊断:由于水体饵料缺乏或投料不够而导致对虾摄食量不足。饥饿引起的游塘,主要出现在养殖前期或中后期。养殖前期虾苗较小,不能摄食颗粒较大的配合饲料,基本以水中浮游生物为主。尤其在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饵料生物不能满足对虾的摄食需要。养殖中后期,养殖者往往对对虾存塘量和投饵量估算偏差较大,致使饵料投放不足,不能满足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需求,导致对虾因饥饿而游塘。诊断方法:这类游塘现象具有明显的群游性,沿池边绕池环游。检查对虾肠内食物缺乏,机体没有出现病变,当池边投些饵料,即有许多虾停下进行摄食。

    解决方案:1、放苗前10天左右,泼洒复合芽孢杆菌+生物肥水素肥水育藻,保证虾苗下塘时有充足的基础饵料;2、虾苗下池后,如密度较大,还应适当投喂高档饵料﹙如虾片、BP等﹚,经过一周虾苗适应以后,以投喂破碎料小料为主,这时宜带水全池泼洒,保证虾苗能得到充足的饵料;3、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的情况、水质和底质的条件、对虾的健康状况、生理情况、对虾实际摄食量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做到科学、合理投饵;4、当出现饥饿游塘,应增加投饵量,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VC+VE等,并适量换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