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广东中山:水面养鸭 水中养鱼 年收40万

发布时间:2009-04-09  来源:中山商报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还在养殖“四大家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鸭业,事业红红火火;而养殖户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一些优质、名牌、成活率高的“樱桃谷”来进行养殖。到了2004年,村集体收入93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610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
       《聊斋志异》里《骂鸭》的故事妇孺皆知:一位馋嘴的不良村民,偷了邻居家的鸭子,回去偷偷煮了吃,结果到了晚上,觉得全身奇痒无比,最后居然长满了鸭毛,只得央求邻居来骂,唯有骂一句,身上的毛才会少一些。当然,故事是谐趣而有寓意的,可要放在10多年前,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的一些村子里还果真有青年偷吃别家鸭子的事情发生。不过,物转星移,眼下民众镇的养鸭业格外红火,从事养鸭的专业户达224户,“水面养鸭、水中养鱼、基边种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到了每家养殖户的塘里。只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民众的养鸭业就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达2.5亿元的富农产业。

  建筑工改行当起了养鸭老板

  “民众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我镇位于中山市东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地处大沙田地区,素有中山‘谷仓’之誉,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民众镇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由于该镇养鸭业格外红火,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争相租田养鸭。

  来自四川南充的任小和就是这样一位“外来和尚”,他在2007年12月份在新平四村租了28亩水塘。也许应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老话,任小和只用了短短1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由建筑工人向养鸭老板身份的蜕变。记者昨日来到新平四村,采访到了这位年轻的“鸭老板”,听他讲述养鸭的故事。

  “我来中山其实已有16 年了,1993年步入社会不久,就来到中山开始搞建筑,当了那么多年的建筑工人,只是去年才转换了身份——改行养鸭。”任小和很是健谈,他表示:“当老板当然好过打工啰!”

  据了解,记者到访的当天,任小和就从鸭棚里售出了300多只鸭子 。“一棚鸭子养上42天就可以上市,每棚鸭子2400余只,可以卖到2万多元。”任小和笑呵呵地说。

  立体养鸭养鱼年收40万元

  更大的“鸭棚区”就是远近驰名的义仓生态养殖示范区了,它位于民众镇义仓村,面积达1200亩。该示范区采用“水面养鸭、水中养鱼、基边种草 ”生态种养模式。据介绍,义仓生态养殖示范区实行蛋—苗—鸭“一条龙”的生产方式,鸭子品种选用的是“樱桃谷”;年饲养母鸭15000只,孵化肉鸭苗 300万只,除供应本地专业户饲养外,还销往周边地区,年产值可达600万元。该示范区年饲养商品鸭24.5万只供应市场,销售额达406万元。

  像任小和这样的“小老板”自然在实力上不济,但在养鸭过程中,由于采取了“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生态种养模式,他年收入可以达40万元,除掉生产成本,年终结算时自然可以乐开怀了。任小和觉得生态种养模式很划算:水面养鸭,产生的鸭粪被水中的鱼儿吃掉,自然又节省了不少鱼料钱。

  “以42天为一个周期计算,一年大约可以出9棚鸭子,以一棚鸭子卖2万多元计算,年收入约18万元;再加上水塘的鱼儿售出后,年产值20多万元,粗略有40万元了。”他掰起手指头细算了一笔账。

  新平四村摘掉贫困帽

  新平四村共有约660农户、3000余人,有2900亩水产养殖水面,他们紧跟市场行情,依靠水产养殖业、养鸭业,人均年收入达6658元,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2002年,新平四村还是省扶贫村,由于村里一直没有工业项目,只能往农业方面发展,集体收入不超过50万元,人均年收入4500 元。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新平四村开始了生产布局调整,一部分农户出外打工,土地公开投包,让有技术的人耕种。在村领导林艺明和黄森华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养起了罗氏虾,每亩利润可达到2000元~3000元。1999年后,罗氏虾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每亩只有1000元左右的利润,而且发病率高,品种退化。林艺明了解到养殖南美白对虾利润很高,当时市场上南美白对虾每千克10元,养殖期为120天~150天,每亩有1万元的纯利润。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还在养殖“四大家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鸭业,事业红红火火;而养殖户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一些优质、名牌、成活率高的“樱桃谷”来进行养殖。到了2004年,村集体收入93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610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