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4-04-21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摘要:一、技术特点 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 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2、稀植壮

    一、技术特点   

    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   

    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 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3、湿润强根。与传统技术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后田间实行以湿润灌溉为主的灌溉技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控苗壮杆。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杆大穗。   

    5、足肥高产。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要求适当增加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要求,每亩施纯氮比常规技术增加1―5公斤,强调施用有机肥。施肥方法上采取“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足追肥和穗肥,满足高产的营养要求。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与稻田免耕、杂糯间栽等技术结合,技术优势更加明显,经济效益更高。   

    二、主要栽培技术规程   

    (一)选择适宜的超高产品种   

    应选择分蘖力较强、穗型大、抗倒伏能力较强、适应性好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   

    (二)培育适龄壮秧   

    提倡采用塑料软盘(或无盘)育旱秧,或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并精细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   

    (三)、把住栽秧质量   

    1、整田   

    冬闲田或前作收获后及时放水、泡田、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浅水栽秧;提倡开厢垄作,厢面宽1.5米左右,厢沟宽0.2―0.3米,沟深0.1米。   

    2、适时早栽   

    两季田及时移栽2―5叶龄的秧苗。前作收获后稻田,为抢农时和节省成本,可实行免耕。   

    3、合理稀植   

    拉线插秧,或拉线开厢(垄作)移栽,以改善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土壤肥力较低或施肥水平不高的稻田:移栽规格8-9寸×8―9寸(每亩0.8―1万穴)。   

    土壤肥力中等或施肥水平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模1―1.2尺×1.2尺(每亩4500―5000穴)。   

    同时,也要考虑品种特性,穗大粒多的高产稻品种,密度应稀,反之,密度应适当增加。   

    4、改革移栽方式   

    每窝栽三苗,实行三角形种植,行距1―1.2尺,窝距1―1.2尺,苗间距2―3寸。单穴3苗呈小三角形,行间错穴呈大三角形栽培,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从而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四)、加强田间管理   

    1、配方平衡施肥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