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彭泽鲫无公害标准化高产养殖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彭泽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常栖息于湖泊芦苇丛中,体侧有5条~7条灰黑色芦苇状的斑纹,因此也称为芦花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天然水域。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易运输、抗病能力强,养殖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目前成
  彭泽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常栖息于湖泊芦苇丛中,体侧有5条~7条灰黑色芦苇状的斑纹,因此也称为芦花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天然水域。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易运输、抗病能力强,养殖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目前成为淡水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养殖,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来,彭泽鲫商品鱼通过公司收购集中销往韩国、日本,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出口质量标准,进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高产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这种养殖模式是在利用先进的增氧设备,充分利用池塘有效空间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平均亩产750千克~1000千克大规格(400克~500克符合出口韩国、日本的标准)彭泽鲫。 

  1.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以5亩~20亩为宜,水深2米~2.5米。要求电力配套,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注排水渠道分开,避免互相污染。 

  2.设备配置。每5亩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每个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也可人工投喂)。 

  3.池塘清整。对于新建的池塘,先进水浸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对于老塘应于放苗前5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整平池底,堵塞漏埂,进行耕耙,暴晒20天~30天,杀死病原菌,氧化有机物。在鱼苗、鱼种下塘前10天~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千克~125千克或3千克~5千克漂白粉干法清塘,起到消毒除野,改良土壤,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4.水质要求。池塘消毒5天~7天后注入70厘米~80厘米深水,注水时用60目聚乙烯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卵进入。要符合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7.5~8.5,溶解氧一般在5毫克/升以上,最低不低于3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低于0.1摩尔/升,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5.池塘施肥。鱼种下塘前7天~10天施肥,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千克~300千克(人畜粪用量可多些,禽粪则用量可少些)做基肥,培肥水质,为鱼苗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碎屑等适口饵料,提高成活率。 

  二、鱼种放养 

  1.鱼种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彭泽鲫品种较多,而真正的一代原种较少,由于品种不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显示出彭泽鲫的优势。良种的选择是尤其重要的,它是养殖大规格商品鱼和创高产的基础,因此鱼种一定要选择信誉较好的国家确定的良种繁殖场引进原种,才能保证质量。 

  购买鱼种时,应选择经过国家检疫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规格大小整齐、差异小、无畸形、无病态、无伤痕、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活动迅捷、溯水力强的健康鱼种,利于管理。 

  2.放养时间。4月初在水温达到16℃左右时就可以放苗。购进鱼种时要与养殖池的温度基本一致,否则要逐渐过渡到适合养殖池的水温才能进入养殖池。选择无风的晴天,入水的地点应选在向阳背风处,将盛鱼种的容器倾斜于池塘水中,让鱼儿自行游入池塘。 

  3.鱼种的消毒。鱼种入池时用3%~5%食盐溶液对鱼种浸洗消毒。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鱼体受到损伤,药浴的浓度和时间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掌握,以鱼种出现严重应激为度。 

  4.放养规格和数量。投放大规格彭泽鲫鱼种,每亩水面放养彭泽鲫鱼种规格为60克~80克的1800尾,搭配白鲢规格为100克的200尾、花鲢规格为100克的50尾。 

  三、饲养管理 

  1.投喂。小于10亩的池塘设一个投料点,大池塘设两个投料点。鱼种下塘后7天开始驯化投喂,饵料一般选择信誉较好,质量可靠,供货及时的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0%以上,饵料系数1.4~1.8,粒径2毫米~4毫米,前期小些,后期大些。其安全指标应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鱼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就是每天在固定时间投喂,时间为上午8点、11点、下午2点和5点;定位就是在池塘较为安静、方便、适中的位置搭设料台投喂,颗料饲料以扇形喷撒投入水中,尽量扩大投饵范围;定质就是饲料新鲜、不霉变、不腐烂且营养含量适宜鱼类生长的每个时期。定量就是按鱼摄食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饵量为鱼体重3%~5%,每次以80%鱼吃完为止。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情况,水质肥瘦,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水温下降、阴天无风、天降暴雨、水质浑浊、溶氧量降低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 

  2.水质调控。鱼种放养时水深1米,以后每隔7天~10天注入部分新水,每次30厘米~40厘米,高温季节每隔10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30厘米~40厘米,保持水体的肥度和溶氧。养殖期始终控制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和绿褐色为好。根据水质情况,定期监测水化指标,观察水体变化,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分解鱼类粪便和残饵,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调节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3.水体增氧。水体缺氧时要及时增氧,方法有机械、生物、化学三种。机械增氧是利用增氧机、水泵或潜水泵进行搅水、加水、冲水和换水,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高温季节要每天定时打开增氧机。生物增氧是利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和药物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控制耗氧。化学增氧是将化学药品(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施于水中分解增氧,用于应急救治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 

  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多次巡视池塘,坚持每天做好养殖记录,主要包括饲料的投放,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鱼的活动情况,鱼的病情等,作为养殖资料。注意渔池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勤除敌害及中间寄主,并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注意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清理、消毒食场。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采取换水、消毒、投喂药物等调节措施。 

  四、鱼病防治 

  “养鱼先养水”,只有治理好水体环境,才能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应掌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和防重于治。 

  1.渔药的选择。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2.及时破坏致病因子。根据本地区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鱼病流行特点,每半个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按月有针对性的使用杀虫剂和灭菌剂各预防一次(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并内服一个疗程药饵。定期施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 

  3.工具消毒。养鱼用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在已发病渔塘使用过的工具,必须及时消毒,用50PPM高锰酸钾或20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以清水冲洗干净再使用,或在每次使用后置于太阳下暴晒半天后再使用。 

  4.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个月对食场消毒一次,方法是用漂白粉250克加水适量溶化后泼洒到食场及其附近(应选择晴天在鱼进食后进行)。也可定期进行药物挂袋,一般每袋用量为漂白粉150克、敌百虫100克,连用3天。 

  5.鱼病治疗。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选用刺激性小,毒性小,无残留的优质渔药,严禁滥用渔药、盲目增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用药时间。 

  6.休药期。水产品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这样可以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