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行业点评 > 生猪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有关联吗?

生猪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有关联吗?

发布时间:2015-08-12  来源:新农网
摘要:新农养猪网行业点评最新消息: 2011年的通胀让投资者印象深刻,当时整体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但由于CPI不断上涨,货币政策只能被动收紧,而且收紧的速度也是比较惊人。 在2011年上半年,基本每个月都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每两个月都会加一次息,而短期流动性只能用到期

  新农养猪网行业点评最新消息:

  2011年的通胀让投资者印象深刻,当时整体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但由于CPI不断上涨,货币政策只能被动收紧,而且收紧的速度也是比较惊人。

  在2011年上半年,基本每个月都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每两个月都会加一次息,而短期流动性只能用到期的央票来维系。快速的货币政策收紧也促成了当时利率的快速攀升,1个月的shibor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从年初的2.86%上升至6.45%,而融资成本的增加最终成为2012年的经济增长再下一个台阶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CPI的构成里不难看出,虽然猪肉占比不到10%,但猪肉的波动还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在除猪肉外的一揽子商品价格的波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猪肉是CPI波动的最大扰动因素。在经历过2011年物价快速上升之后,今年猪肉价格的逆周期上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不过,当前猪肉价格上涨显然不会轻易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

  供给缩减是猪价涨的根本原因

  那么,猪肉为什么会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逆势上升?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但对于猪肉来说,哪会存在那么大的需求弹性(谁也不会因为经济繁荣而多吃两顿肉)。因此,猪肉波动的最大来源就是供给。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升了;供给增加,猪肉价格就下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轮猪肉上升没有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促成,为什么通胀可以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长时间存在,以及为什么货币调控对通胀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货币是调控需求的)。

  生猪养殖业还有一个特点,它的产能就是它的供给(母猪能生小猪,也能宰了被吃),这是和一般工业生产最大的不同,这个特点也能给猪肉的价格走势形成加速。当猪肉价格上升时,养殖户会把一部分仔猪培养成种猪,这会使猪肉供给更加不足,猪肉供给不足就会进一步推升猪肉价格。而当猪肉价格下降时,猪肉会经历一个去“产能期”,养殖户为了避免亏损会放弃养猪,大量种猪被宰杀,市场上多增加的种猪肉供给,使得猪肉加速下降。

  过去的几年在猪肉供给端,我们看到生猪存栏量的同比比值自2011年末就开始出现趋势性下跌,从5.3%的高位跌至目前的-10.3%,不但比催化2011年猪肉价格上升的存量增速底部(-4.3%)低,而且出现了连续33个月负增长的情况。对于能繁母猪(指产过一胎仔猪、能够继续正常繁殖的母猪)来说,监测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能繁母猪存量还有5078万头,之后一路下降到了目前的3900万头左右,这比2012年末下降了约四分之一的存量。

  从供给面来看,不但现在的供给态势还不及催生2011年通胀的那个时期,而且产能也是净下降的,这会带来的后果是:即使后期猪肉价格上涨,猪农对养猪的信心开始恢复,但由于培育种猪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供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

  从猪粮比价(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生猪收购价格与粮食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看,自2011年末猪粮比价快速跌破6.5,甚至在2013年附近跌破了6,这说明这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一直是亏损或微利的,直到最近猪肉价格的上扬,才使猪粮比价上涨至7附近的位置,才出现了养殖户信心开始恢复的环境。如果猪肉价格再次掉头向下,供给压力就会再次袭来,这在某种意义上为中期猪肉价格提供了一个向下的刚性。即使信心从目前开始恢复,猪肉价格停止上涨也是五个季度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中期内我们要做好防范通胀风险。

  养猪业缺少维持稳定的制度设计

  除了供给两段的因素,猪肉价格涨跌过快、幅度过大背后有其根源性问题:为什么猪肉价格不能像工业品一样跟随经济需求的波动而波动,而只能跟随自己的供给周期而波动?这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有关。

  我们去年做的一个有关产业轮动的研究发现,由于20世纪工业大跃进且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形态,不仅第一产业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而且出于对减少工业成本的考量,第二产业(工业)对第一产业(农业)存在相当幅度的挤占,这使得第一产业增速自建国以来从未超越过GDP增速。

  当然,从第一产业占比来看,上世纪80年代是第一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主要也得益于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带来的政策福利,然而这种福利仅仅维系了十年,就被上世纪90年代初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改变。而后期的农产品(16.45, 0.25, 1.54%)供给问题,开始一直是被工业化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所缓冲,但一旦生产率停步不前,农产品缺口问题就从价格这个口子爆发出来。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限制第一产业发展的制度问题是农村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一直没有实现产权界定,土地流转近几年才试点推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推进,并且没有很好地借助投资来发展现代化农业。没有土地产权,也就没有条件把土地抵押出去实现资金杠杆的扩张,这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波动很大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这一轮的深化改革中,农业改成成为重要一项,并且已经触及了最根本的一步,就是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打破土地制度的二元化。我们要先实现土地流转,再引入农业资本,形成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来承接失地农民,还需要金融业发展来为农业耕作提供资金,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在见效之前,我们可能还必须承受一轮通胀周期。(经济观察报)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