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羊网 > 养羊资讯 > “年年养羊不见羊”养羊成本太高怎么办

“年年养羊不见羊”养羊成本太高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村民彭德忠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自己的种植经历 15年退耕还林来,滑石村已经变回了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温建敏“高高的乌蒙山,美丽的水西女。爱唱着水西谣,等待着回家的人……”脍炙人口的彝族民谣《水西谣》传遍天下,却少有人知

村民彭德忠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自己的种植经历

村民彭德忠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自己的种植经历

15年退耕还林来,滑石村已经变回了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

15年退耕还林来,滑石村已经变回了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温建敏“高高的乌蒙山,美丽的水西女。爱唱着水西谣,等待着回家的人……”脍炙人口的彝族民谣《水西谣》传遍天下,却少有人知道——水西,正是如今贵州省毕节市辖下有名的贫困县大方县。

  大方县,又称水西。在宋朝末年,以鸭池河为界,分贵州为水东、水西两部分。在古代,这里是贵州的政治中心,着名的电视剧《奢香夫人》便出自大方,是知名的“奢香故里”。

  然而,这个古代的贵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1987年开始,已经和贫困搏斗了28年。如今,按照国家标准,大方县仍有18万贫困人口。34个乡镇中有24个贫困乡镇,290个行政村中,贫困村达17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56%。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大方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发掘古彝文化,这个有着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古县正在“精准扶贫”的浪潮中求“崛起”。

  A、15年“还林”积蓄“脱贫优势”

  从大方县城到小屯乡,要翻过一座座山,曲折的公路,绕着山峰蜿蜒直下。10多公里的路程,不仅需要翻山越岭,更要面对路窄、坡陡的险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翻下悬崖。

  如今的小屯乡滑石村,山清水秀,茂密的树林与梯田相融,景色宜人。不可想象的是,在15年前,这里,却是荒漠化严重的秃山。长年的“滥砍滥伐”,导致这些山林植被破坏严重。

  15年前的滑石村,不仅贫穷,而且贫瘠。村民长年依靠种植玉米和养猪养牛获取收入,然而,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和已经无法承受的生态恶化,让滑石村人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巴掌宽,尺把长,种了一行又一行!”滑石村村主任黄与付回忆当年的滑石村,仍然能记得当时的窘困之甚。“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想说明,当时我们的村民在山上种玉米,种了一整片山坡,但是最终只能收到一箩筐玉米,村民越种越密,山林都变成了耕地,却仍无法摆脱贫困。”

  按黄与付的说法,16年前的滑石村,很多村民是“一年没有半年粮”。“一家人每人只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要有喜事或者外出远门才会穿上,住的是茅草屋。”

  令小屯乡发生蜕变的,是2000年震动整个贵州的“天灾人祸”。在暴雨冰雹的袭击中,18条生命被泥石流夺走。惨痛的教训,终于让这里的人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别说要摆脱贫困,家园也会被摧毁。

  从2000年开始,滑石村开始退耕还林,保护家园。一退就是15年。如今,滑石村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3.6%,2016年底将达到80%以上。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生态变好了。”大方县扶贫办主任胡珺说,10多年的退耕还林,让滑石村积蓄了生态上的“脱贫优势”。

  为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滑石村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养殖脱贫的精准扶贫道路。

  养鸡厂,中药材如天麻等和经果林遍布在滑石村如今茂密的山林下,2012年以来,滑石村已经成立了7个经济合作社,如二龙山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大方县民会中药材种植厂等。仅仅一个二龙山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就带动了三个村民组近300多人脱贫。

  曾经一直是贫困户的彭德忠一家三口,如今已经成了致富示范户。手掌握起来扎人的彭德忠曾勤劳种玉米几十年,但“广种薄收”,“卖10块钱只有一两块钱利润”。

  如今一家三口种下了10亩地的中药——天麻,在他们的“万元示范点”——食用菌棚里,是彭德忠夫妇和儿子彭德林“巧手”栽培的食用菌。当地乡、村干部说,单3000株的食用菌栽培,一年就可以给彭德忠一家带来几万元的收入。而待10亩天麻成熟,更是可以带来数十万元以上的收入。

  彭德忠蹲在田埂上,拿出了20多元一包的“贵烟”招待来客,脸上满是笑容。

  在彭德忠的院子里,左边是两间住了数十年的茅草屋,右边是经过扶贫政策支持下建起来的两层新房。彭德忠夫妇目前仍然挤住在茅草屋里,但他已经用自己的木工手艺为新房子做起了门窗。

  B、要解决“年年养羊不见羊”问题

  在民间,常有“扶贫扶贫,越扶越贫”的说法,更有“年年养羊不见羊”的难题。究竟该扶谁?又该如何扶贫?

  对此,大方县扶贫办主任胡珺说,“年年养羊不见羊”,事实上是一笔经济账。他比喻说,如果给农民买30只羊羔,每头羊羔1000元,总计3万元。但一只羊羔到成长卖出去,需要20个月时间。一个劳动力即使按每天70元,一年下来的成本就需要几万元,再算上羊要吃草、打防疫针以及不可避免的病害,一头羊需要的成本非常高。

  “这样算下来肯定是亏本的,所以你不能怪农民把羊羔给卖了!”胡珺说,以往的扶贫工作,更多是“粗放式”的扶贫,不是精准的扶贫。

  在胡珺看来,大方县的扶贫工作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并非每个乡镇都能找准帮扶措施。在胡珺给出的一份1月26日《大方县扶贫办工作情况介绍》中就提到应该反思的多个问题。

  “大多数乡镇仍然是依靠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开展工作,没有更好更多的思考扶贫融资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许多地方帮扶措施不实,要么泛泛而谈,要么张冠李戴,要么只有一项措施,就是产业扶持,特别单一。”

  此外,这份情况介绍中还说道:有的地方利用区域发展成果代替精准扶贫措施,没有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完成目标任务时虚报数据,导致贫困农户“被脱贫”。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这“四看”是在大方县判断贫困户的“土方法”。为了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大方县在全县推行建立“一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一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一名实职正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一名副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的“54321”结对帮扶机制。

  在帮扶措施上,则通过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农民自助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在恒大未对大方县结对帮扶前,大方已经建立了690个互助合作社。

  胡珺认为,只有走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种植的道路,才能令农民大量减少生产成本,才能解决“年年养羊不见羊”的畸形扶贫问题,让贫困人口真正发家致富。

  “龙头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能人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大富带小富的格局。”胡珺说。

  C、“厚积薄发”奢香故里求崛起

  在大方县宣传部长徐萍看来,大方县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以比肩九寨沟,大方县也一直在努力打造“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文化品牌。

  大方县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境内辖地海拔从400米至2900米,处于乌蒙山腹地,是毕节的中心地带,山清水秀,资源丰富。

  直到如今,大方县仍有诸多古迹遗址,如罗甸国古城遗址、奢香墓、奎峰塔、九层衙遗址、阁雅古驿道、济火碑、大渡河桥、清虚洞等,同时还有贵州最大的彝族仿古建筑——毕节宣慰府。每逢开春时节,大方县更是绿意盎然,一片花海。

  尽管大方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比较大,但胡珺认为,经过20年来的扶贫开发,大方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设施,且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毕节的飞雄机场距离大方县也只有20公里。

  “如今,大方县已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运,正是引进投资并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好时期。”胡珺说。

  刚从当地高中教师队伍调到县委办工作的小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大方县的教育扶贫过程中,深圳市龙岗区作为对口帮扶的地市,一直为大方县的中小学校培训了很多的校长和教师。不仅组织大方县的老师们到深圳学习,有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的机会也会分一部分名额给大方县,大方县的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位区政府办的工作人员更是说,大方如今已是“厚积薄发”。

  恒大集团签下了30亿元助力大方18万人脱贫的“军令状”后,这个“奢香故里”再次名闻天下,成了一片扶贫“崛起”的热土。而恒大30亿元似乎为大方的“崛起”打了一针催化剂。继恒大之后,广东知名药企一力药业也很快跟大方县签订了扶贫投资的协议。“投资大方”的吸聚效应正在慢慢形成。

  胡珺认为,“民营资本参与大方扶贫具有更加灵活和更加精准的特性,将大大缩短大方县养殖、种植等规模化、专业化的进程,更可以迅速提升大方的基础设施,为打造旅游名县打下基础”。

  深夜9点的大方县城,仍是一片灯火通明,大方县奢香公园门口,不少大妈正在刺耳的音乐声中卖力地踏着舞步。

  大方县老城区的街道狭窄陡峭,有的坡度甚至达到45度左右。街道和楼房内电线错乱分布,密度极高。戴了28年的“贫困县”帽子,大方县的老城区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距离5公里外的地方,县城的新城区正在慢慢崛起。

  李国辉、温建敏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