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畜牧业全面升级 动力与压力并存

畜牧业全面升级 动力与压力并存

发布时间:2017-03-02  来源:新农网
摘要:2016年风光无限的猪,让畜牧行业成为在大众和资本市场上都备受青睐的领域。靠养猪赚了几百亿的温氏的出现,更是为人们展现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富矿。然而在行业内部,产业的升级、环保的严控、技术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却给这个古老的行业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难题。而

  2016年风光无限的猪,让畜牧行业成为在大众和资本市场上都备受青睐的领域。靠养猪赚了几百亿的温氏的出现,更是为人们展现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富矿”。然而在行业内部,产业的升级、环保的严控、技术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却给这个古老的行业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难题。而互联网的强势注入,更是从生产模式到销售模式,乃至到商业模式上对这个行业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一年,在互联网上交易的生猪已达到上亿规模,而另一边全国仅禁养就减少生猪存栏3600万头;猪周期维持在高位超过20个月;规模饲料企业纷纷布局,企业争相北上、西进布局生猪养殖;畜牧行业荣获八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以下我们来盘点2016年畜牧业的那些事儿。

  1温氏借力猪周期利润或实现100%增长

  2017年1月8日晚,作为养猪养鸡“双料龙头”的温氏股份披露2016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5亿-126.58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04%。

  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的温氏股份,在创业板更是兼具多个“第一”。据数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温氏股份以108.37亿元净利润位居创业板第一;以436.4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创业板第一;另外总资产、净资产、市值、上市以来的分红等4大主要指标也均居创业板第一。

  根据温氏股份披露的2016年业绩暴涨的原因,除饲料成本下降及公司主营业务规模稳定增长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商品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可以说温氏借助猪周期再下一城。

  那么2016年猪价缘何维持高位20个月?正如《农经》杂志2016年5月报道预测的,2016年第二季度是本轮猪周期顶部,之后下行。本轮猪周期持续时间或继续大超市场预期,全年猪价格维持高景气。本轮猪价上涨主要是前一段低谷期大量养猪户遭到淘汰、去产能的结果,而在江浙地区严厉的环保执法力度下,很多猪场关停,又造成一部分去产能。总之,现在猪价反映的是供求关系,猪少了价格才上来,而不是反映养殖成本。

  2017年猪价会否继续“独领风骚”?

  据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2017年猪市将进入周期性下跌期中段,若2017年不发生严重的猪病,生猪供应将持续增加。猪周期将逐渐告别2016年的高峰区,进入周期性下跌通道的前段和中段。2017年的生猪市场仍远离亏损区,预计年度均价有可能从2016年的18元/kg回落至15元/kg,年度头均盈利从756元回落至300元区间,缩水一半。生猪市场将告别持续了一年的超级金猪年,正式迎接银猪年。

  据分析,经过历时一年半、三个阶段的恢复性增长,截至2016年底母猪存栏产能缺口已经恢复过半,还有5%左右的缺口便将恢复至供需均衡状态。多方面分析认为,产能难以尽快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拆猪场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母猪产能的恢复。

  环保问题是必须攻克的。

  2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畜牧业压力巨大

  正如《农经》杂志此前报道中分析,将环保问题列为2016年影响猪产业链的十大因素之一,未来环保问题将是生猪产业链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畜牧产业的重大挑战。

  2016年,多个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明确要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要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养殖也需要有排污证,一企一证,而且必须要按证排污,违法排污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12月初,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调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划定禁止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区域,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途径,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养殖密集区推行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并再度强调,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12月25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指出,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意味着规模养殖即存栏规模大于50头牛,500头猪,5000羽鸡、鸭等的禽畜养殖场需要交纳环保税。

  2015年底《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发布,发布以来,全国禁养区划定范围持续扩大,划定区域从最初的南方水网地区逐渐向内陆、西部、北部地区转移。截至目前,超过20个省已经划定禁养区,并启动了猪场拆迁行动。数据显示,2016年南方水网地区调减生猪1600万头;各地禁养区的划定,生猪存栏减少8%,调减生猪3600万头。

  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年,多项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养殖业环保压力仍在持续加大,2017年将是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搬迁的最后期限,仍将有大量的散户被动出局,生猪市场产能仍可能继续去化。

  2016年以来,环保政策的出台除了对养殖业的影响不断深入之外,对行业上下游包括兽药、饲料、屠宰等产业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2016年底,受环保督查影响,广东、山东等部分地区油厂、饲料厂因废气污染等被严令停产、限产整改,河北石家庄等地制药企业被勒令停产。屠宰行业也成为环保督查的重点之一,不少屠宰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限期整改甚至关闭,2016年农业部共清理关停小型生猪屠宰场点3364个。

  3饲料业多样化商业模式呈现

  2016年以来,环保政策持续趋严,散户加速退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在环保压力及行业发展广阔前景的巨大动力双重影响下,规模养殖企业迎来转型、扩张黄金期。多家上市猪企推出定增预案、员工持股计划,募集大量资金用于生猪养殖规模扩张。大型饲料企业加快向养殖、屠宰、加工等中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整合猪产业链,产业链整合有利于分散风险,实现一体化经营,凸显产业集群效应,有效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新型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以“基地+终端”等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传统饲料业务转型。

  饲料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紧密,养殖、食品等产业空间都十分巨大,在部分产业链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示范带动下,更多的饲料企业加大了对产业链养殖延伸的探索。正邦科技早在2010年就提出战略转型,把生猪养殖业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天邦也在2013年收购艾格菲正式进军生猪养殖,2016年更提出3000万头的规划。而在2016年2月,新希望表示将从饲料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型为以商品猪销售盈利的商业模式,计划通过3-5年时间,总投资88亿元,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养猪1000万头;并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形式覆盖2000万头生猪。5月,唐人神发布生猪产业“3510”发展规划,拟投资90亿元养猪,10年内达到年出栏生猪600万头。此外,还有禾丰的“生猪/肉禽一体化”,大北农、唐人神和金新农的“养殖服务平台”,通威的“渔光一体化”等。传统农牧企业由单一产业结构逐渐向生猪养殖整个产业链进行延伸,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生猪产业面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内生猪养殖巨头加快推进扩产能、降成本、增效率、信息化、强整合,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推动生猪产业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另外,在整体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时,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开始暴露。特别是在饲料行业,接近50%的过剩产能成为行业之痛。在提高产能利用率、转变饲料企业服务模式方面,《农经》杂志此前报道中提到,饲料企业双胞胎集团签约包括温氏集团等六大养殖企业,组建OEM代加工模式,作为一种定制化的加工模式,OEM主要针对的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在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其需要的时候,向专业的饲料企业进行定制,一方面保证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据业内人士分析,OEM代工模式有利于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业内更有专家指出,猪场饲料采购趋势将从买自配料、粉料变为买颗粒料,从向经销商买变为直接到饲料厂买,从自建饲料厂加工变为找专门的饲料企业代工。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将成为常态,饲料企业为养猪企业代工将成为一种趋势。

  4畜牧种业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近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公布结果。畜牧行业荣获八项大奖,其中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刘作华研究员等完成的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由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等完成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等完成的“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等完成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育种业占畜牧业获奖总数的一半。育种业是畜牧业的科技先锋,同时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如《农经》杂志此前报道中所写,当前,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产业链形成有效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畜牧业生态圈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畜牧良种繁育的重要性和使命性就更加突出。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专门育种、制种的大型集团,如德国的EW集团、荷兰的Hendrix集团等。回看我国,纵观排名较前的畜牧业34家上市公司,没有专门的种业公司,种业只是作为畜牧集团的一个附属部门。在新三板上市的87家畜牧业挂牌企业里,也只有3家种业公司。近几年在政策不断支持和科研的不断深入下,畜牧良种繁育已经从过去的完全依赖国外悄然转型,业内已经开始向畜牧良种繁育建设发力。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我国畜禽种业走过了“拿来主义”、被动育种、主动创新三个阶段。如今,我国畜禽育种自主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核心育种场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稳步推进,生猪、奶牛和肉牛等引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进程加快;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了135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国产高产蛋鸡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打破了对引进品种的依赖。

  2016年6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和民族品牌。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要达到70%,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畜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种业基础。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