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内蒙古奶牛缺口50万头以上 政企联合推进奶源建设

内蒙古奶牛缺口50万头以上 政企联合推进奶源建设

发布时间:2014-01-16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每天下午5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小黑河村养牛户李海英都准时来闻都小区卖散装牛奶,每斤3块5的鲜牛奶很受欢迎,不到半个小时,她带来的80多斤牛奶就销售一空。 “听说奶价涨了,为什么不把牛奶卖给奶站,大冬天骑个自行车受这罪?”记者有些不解。 “现在我家养的

  每天下午5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小黑河村养牛户李海英都准时来闻都小区卖散装牛奶,每斤3块5的鲜牛奶很受欢迎,不到半个小时,她带来的80多斤牛奶就销售一空。

  “听说奶价涨了,为什么不把牛奶卖给奶站,大冬天骑个自行车受这罪?”记者有些不解。

  “现在我家养的奶牛少了,自己受点累搞零售能多挣点钱!”李海英说。“您家养了多少头牛?村里的情况怎样?”记者问。

  “2011年时,我家养了14头牛,因为不挣钱甚至赔钱,养殖规模就不断缩小,现在已经减到8头了。村里以前家家养奶牛,后来乡亲们也都纷纷把牛卖了。现在全村只有2家养奶牛的。”李海英感叹道。

  李海英村里的奶牛养殖不景气状况是内蒙古近两年众多奶牛养殖小散户的一个缩影。记者于2013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区奶源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按照满足内蒙古主要奶企产能70%的奶源需求来计算,全区奶牛缺口在50万头以上,原料奶供给缺口大。

  一边是奶农不愿意养奶牛,一边是原料奶奶荒,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乳业大区的内蒙古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产业优势?

  成因:牛肉价格上涨、乳企独家定价等多种因素叠加,制约乳业发展

  乳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为推动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拉动地区就业、提高内蒙古美誉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内蒙古乳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从2009年开始,内蒙古乳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恢复期。2012年以来,受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奶牛养殖成本持续上升、乳品加工企业单方定价影响奶农养殖积极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内蒙古乳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2012年以来,牛肉价格持续上涨,一头育肥牛价格达到1.2万元到1.4万元。很多中小养殖户借牛肉价格上涨出售奶牛。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荷斯坦奶牛存栏同比减少26.35万头,牛奶产量同比下降66万吨,平均日收奶量下降1800吨。同时,乳品企业自身控制奶源能力不足等,引起奶源紧张。”2013年12月27日,自治区农牧业厅有关领导介绍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资源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奶牛养殖业占用土地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另外,现阶段,乳品产业链中奶牛养殖户、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往往是地位强势的乳品加工企业独家定价,处于弱势的奶农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话语权,养殖户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以上因素重合叠加,严重制约了内蒙古乳业发展,致使近几年“杀牛卖肉”、“奶荒”和“抢奶潮”现象频发,给内蒙古如何引导乳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出路:政企签订推进奶源基地建设联合协议

  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内蒙古要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

  “牛奶是完美的食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乳品消费必然呈刚性扩张趋势。目前,我国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2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左右。如果达到2020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人均42公斤的水平,乳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作为乳业大区的我们必须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其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而推进乳业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2013年11月份,内蒙古出台《内蒙古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时隔一个月后,12月27日,自治区农牧业厅、发改委与呼和浩特市等全区5盟市及伊利、蒙牛等6家乳品龙头企业签订《推进奶源基地建设联合协议书》,共同推进内蒙古乳业升级,保证奶源供应。

  按照方案与协议内容,内蒙古要本着“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农民自愿”基本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荷斯坦奶牛存栏1万头以上的44个主产旗县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通过3年努力,使全区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存栏比重达到80%以上。从2013年至2015年,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预算内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专项资金6000万元,争取国家奶牛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力争达到1亿元以上,统筹用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到2015年自建和合资参股的奶源基地生鲜乳产量要达到加工能力的50%以上。从2014到2016年,内蒙古圣牧高科、呼伦贝尔农垦、奶联社、源升公司要分别筹建2000-3000头奶牛牧场21座、500-3000头奶牛牧场30座、家庭牧场130座和优质奶牛扩繁场3座、3000-10000头奶牛牧场6座。

  在乳企加快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内蒙古还要建立合理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实行牛奶收购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

  “目前,乳业发展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奶价上,导致目前‘抢奶潮’的根本因素是因为长期奶价偏低,奶农效益得不到保障。合理的奶价是保障奶牛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实行联合定价机制,有利于保障乳产业链各方利益,更好地调动奶农的积极性。早在5年前,上海就实行了政府、乳企、奶牛养殖户联合定价机制。我们相信,随着自治区对乳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企联合的不断加强,必将推动内蒙古乳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油助阵。”内蒙古奶联社副总经理李兆林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