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养猪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养猪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新农网
摘要:在产能总体过剩和宏观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养猪企业要审时度势,查找自身不足,练好管理内功,把握市场动态,遵循产业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定位发展方向,整合有效资源,谋求跨越发展。 关键词:分析问题、练好内功、把握动向、肩负责任、机遇 由于肥猪利好的驱动和国

  在产能总体过剩和宏观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养猪企业要审时度势,查找自身不足,练好管理内功,把握市场动态,遵循产业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定位发展方向,整合有效资源,谋求跨越发展。

  关键词:分析问题、练好内功、把握动向、肩负责任、机遇

  由于肥猪利好的驱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我国养猪行业自2007年4月起到2012年底是平均盈利最好的几个年头。全国母猪存栏量从2007年底的4400万头跃升到2012年底的5198万头,2013年底达到5315万头。生猪出栏数从2007年的5.65亿头跃升到2012年的6.97亿头,2013年达到7.15亿头,2014年达到7.35亿头。2012年以来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张,使得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毛猪出栏价格从2013年初开始大幅下跌,至2015年3月一直在成本价下运行。除猪价持续低迷外,近几年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疫病流行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产业政策压力不断加大,养猪业运营成本连年上升,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生产难以为继。2014年底全国母猪存栏降至4300万头,低于2007年的4400万头。很多同行会认为养猪业的春天又到来了,笔者则认为这是当今养猪业的“危机”,即危险和机会并存。

  一、养猪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当前养猪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养殖行业的困境。这些困境既有企业的自身存在的内部因素,也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1.1人力出现危机。人是第一生产要素,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渠道拓宽,近几年养猪行业一线工人一直难招。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养猪设备不断改善,要求从业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但由于养猪工作环境差及待遇又不高,愿意从事养猪的年轻人非常少,畜牧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能安心养猪的不多,员工流失是养猪企业的共性问题,懂经营懂管理的养猪职业人才难寻。

  1.2生产技术问题。主要是品种的生产性能不高、饲料利用率低、疫病防控复杂等问题。由于国内种猪培育起步较晚,种猪遗传性能本身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之猪场的饲养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母猪PSY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12头左右。多年的国外引种也将国外的疫病引回国内,加之养猪企业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国内养猪疫病频发。饲料营养的利用率不高,70%是猪的品种及疫病造成,30%与饲料品质有关。

  1.3设备设施落后。国内养猪企业饲养设备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自动化程度不高,单位人工效率和生产成绩发挥不出来。饲养设施设备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以目前的猪价行情,给企业一个两难的选择。

  1.4管理措施缺失。生产过程中流程管理缺少、生产数据记录缺失、生产环节缺少作业指导、员工考核吃大锅饭.....,结果给养猪企业带来是人工效率低下,猪群生产效率低下。

  2、外部因素:

  2.1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以来,美国PIC、深蓝集团、艾格菲国际集团、荷兰TOPIGS集团等国外大资本开始在中国布局。2013年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并开始从美国进口猪肉。国内联想、万达、恒大等业外资本开始投身养猪,使得很多养猪企业误判形势,盲目扩大规模,造成生猪行情波动,使得原本资本不够雄厚的养猪企业备受煎熬。

  2.2企业融资困难。超长期的低迷行情造成大部分养猪企业找不准发展方向,是固守还是急流勇退?融资方面再也不是3年前投资公司找着规模养猪企业投钱,而是“下雨借不到伞”。银行不愿意借款,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担保公司怕风险。就是愿意借,企业的财务成本难以负担。没钱,猪要吃,员工要工资,实在扛不住了,只能低价变卖企业,只有“落得两眼泪”。

  2.3环保要求严厉。现在,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要留给子孙后代青山绿水。养猪因污染大、治理成本高,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沿海省市已经开始坚决关停环保不达标猪场。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颁布实施,养猪业将掀起一股退出浪潮,各地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禁养区”“限养区”,养猪生产方式必须向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循环方向转变。

  二、新常态下养猪企业该如何提高效益

  经济新常态下养猪行业要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无外乎是要提高两大水平、把握两个要素。

  1、提高PSY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母猪PSY平均水平28头,国内为16头,仅仅是发达国外的57%。对于一个年出栏10万头肥猪的养猪企业来说,PSY每提高1头,就可以少养母猪368头,按每头每年生产成本4500元算,企业就能降低成本166万。

  1.1自繁自养,科学育种。种猪企业要成立育种团队,明确育种目标,制定育种方案,购建必要的育种设备和场所,敢投资,引良种,敢于取舍,大比例测定,将不适用种用的作为肥猪饲养。经过几代培育后,种猪品质必得提升。养猪企业要有一套适合本企业养猪环境育种措施,盲目去国外引种,既增加成本,又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育种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耗时费力,但是运行成功后,对企业利大于弊。

  1.2种猪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种公猪、种母猪是企业的制种机器,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流程管理,生产数据记录要及时准确,定期分析生产记录,适时检查跟踪各生产环节的工作,如背膘不同阶段的测定、核心群配种计划落实、公猪采精频率确定、精液质量检测、母猪查情跟踪、B超检测跟进、不同饲养阶段母猪采食量跟踪等等,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得种公猪、种母猪一直保持最佳的生产状态。

  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多年来通过以上方式,建立专业育种团队,适当引种、科学育种、自繁自养,加上精细化的生产管理,使得企业母猪PSY达到24头,在当前猪价低迷形势下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2、提高生产力水平。

  2.1、饲料营养。种猪是企业的生产机器,饲料营养就是机器的原料。养猪就是要少吃快长,除了品种优良外,高性价比的饲料营养对猪场效益的贡献率在20%左右。猪饲料不可图便宜,采购质次价低的饲料,这不但不能减少生产成本,还有可能使猪生病从而导致生长缓慢。只有保证了营养需要,才能为猪只提高最好的健康,降低保健成本。

  2.2、饲养管理。简单说就是养好猪,做好这三个字需要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首先要完善生产流程,制定好各生产流程标准,做好员工的生产培训,使员工严格按流程标准生产。通过生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适时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子数低、FKL增多、采食下降、体温上升、称重不达标、隔离转出数量增多等等,及时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积极改进。管理者主要是做好生产流程检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进行员工培训。根据生产情况,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如适时断奶、适时换料、适时免疫、适时销售等等,保证饲养管理有序进行。

  2.3、设备设施。兵法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员工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养猪设备的自动化意味着人工效率的提升。金龙公司某一个规模化猪场原日均存栏12000头,全人工饲喂时饲养员人数为12人,投资40万元增添自动喂料设备后只需9个饲养员,减少3人,按每人每年工资福利4.5万元算,一年节约13.5万元,加上自动喂料节约的饲料、包装及装卸费用,2年就可以收回40万元的投资。设备设施的提升对其他生产效率的影响也很明显。防寒保暖设施差的猪场,冬季料肉比会上升,猪机体抵抗力下降,还容易发生疾病。防暑降温差的猪场,7、8、9三个月的配种率及三四个月后的产仔数肯定会降低10%。

  2.4、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个系统的工程,包含大环境生物安全控制、灭鼠防鸟、人员车辆流通的控制、消毒程序、疫苗免疫、抗体定期检测等几个方面。传染病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或者通过做好疫苗免疫,增强猪只免疫力。非传染性疾病则与猪群不齐整、温湿度控制不当、饲料营养跟不上、隔离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密度太大等管理措施有关。猪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与猪场的生产管理不当有很大关系。因此猪场管理要做到:生产有标准、标准有流程、流程有检查、检查有反馈、反馈有改进。

  2.5、物资采购。养猪生产最大的成本是饲料,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其次是动保。养猪企业与饲料企业、动保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合作共赢是大家的一致目标。通过与饲料、动保企业建立产销联盟,养猪既可以盘活资本存量,放大有限的实有资本使用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直接经济效益。

  3、把握人才要素。

  企业要发展,人才最重要。养猪行业懂技术、会经营、讲政治、有责任的人才最为重要。当前养猪企业的生活环境闭塞、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不高、还有就是“所谓年轻人找不到另一半”等现象,导致愿意从事养猪的知识青年很少,热爱养猪的年轻人更少,饲养员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管理层多是八九十年代畜牧大中专毕业生,技术人员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畜牧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几年后,流失率近乎百分之百,人才和发展无法衔接。根据企业长远规划,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3.1、提高待遇留人。员工招聘要意向化、年轻化、专业化。适当提高员工待遇,提高人员招聘标准,改善员工生活设施、为员工营造一个相对舒适自由丰富的工作生活环境。

  3.2、提升技能留人。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培养内容,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如猪场生产计划管理、猪场生产流程管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猪场猪只销售管理等等方面内容。定期做好人事评定,把握员工动向,选拔人员,对合适的人员进行特别培养。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做好相应的管理培训。让合适的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猪场生产流程及管理知识。

  3.3、选拔任用留人。企业高中级管理层的传帮带,制定管理层传帮带人才指标,通过管理层的传帮带,用最短的时间将管理者的管理心得、生产技能、人生经历灌输给对应的后备人才。后备人才独立上岗,企业做好相应的引导,让后备人才在工作中成熟、磨砺。

  4、把握市场动态要素。

  养猪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民生基础之一,国家的政策因素对其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有很大影响,造成猪价行情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所以养猪人不能按“以往的思维来考虑以后的猪价走势”。我们养猪人要学会“顺势而为”,时刻关注市场资本动向、饲料原料动向、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动向等等,尽力做到“全才”,不断学习提高,才能跟得上养猪形势的发展,把握住养猪市场的脉搏。

  三、新常态下养猪企业的发展方向

  近日养猪期刊显示,到2014年出栏10000头肥猪的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猪场比例已经提升到整个行业的15%左右。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国内的养猪企业做大做强,保障市民菜篮子安全。2009年出台的我国生猪改良计划(2009-2020),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猪业依赖国外引种的问题。金龙公司顺势而为,苦练内功建成为国家核心育种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总体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各行各业产能过剩,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内部结构,增强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有着完善生产体系的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养猪企业必将向养猪产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化即养猪、饲料、屠宰、销售、猪肉深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现代化即生产设备设施进一步自动化,人工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即养猪整个产业同信息网络结合,产业物联网化,通过信息处理终端,如手机、电脑来更一步的解放生产力,提高人工及生产效益。

  四、新形势下养猪行业的社会责任

  2005年四川猪肉链球菌感染人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2013年黄浦江死猪事件、到2015年3月山东金锣屠宰病猪事件……,每一件事情发生都让国民对国内的畜牧食品行业增加一份不信任,诚信危机严重影响着养殖食品行业的发展。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国人对国产奶粉彻底不信任,至今婴幼儿奶粉市场90%的份额被洋奶粉占领。国产奶粉近几年来质量提升很多,但老百姓对其信任已死,再多的努力作用有限。养猪行业不断的暴露的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拷问着从业者的良知。随着猪肉的进口增多,老百姓的选择也多了,如果我们养猪人不加强自律,食品安全出问题,就是自掘坟墓。

  对此养猪企业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1、保证企业盈利。只有企业盈利了,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才能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经济基础。所以做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

  2、保障食品安全。养猪企业要严格自律,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规添加剂,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的规定,杜绝抗生素的残留,严格疫病预防控制规范,确保出栏生猪的质量安全。

  3、强化污染治理。严格遵循病死猪的处理程序和规范,不销售、不乱扔病死猪。按环保要求建立养殖污水处理设施,顺应社会环保要求,担负自己的环保责任。

  综上所述,养猪企业要在新形势下,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练好内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顺应产业政策,把握市场动态,找准发展定位,整合有效资源,履行社会责任。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机遇是留给有准备有担当的养猪企业。(规模e猪 作者:王军 武汉金龙畜禽公司总经理 高级畜牧师)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