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鸡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
摘要: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和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其防治困难,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可高达80%,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004年3~4月份南充市顺庆区许多乡(社)的各大养鸡场中,鸡球虫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并继发或并发其他细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和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其防治困难,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可高达80%,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004年3~4月份南充市顺庆区许多乡(社)的各大养鸡场中,鸡球虫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并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等疾病,给当地养鸡业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并给生产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成为危害该地区养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 调查范围和方法

    1.1 范围来源 南充市顺庆区养鸡场(规模以500只以上统计)共计100000只不同日龄的鸡。

    1.2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抽样调查,走访养鸡场(户)及禽药公司技术服务人员的诊断记录、药物销售记录等作出的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发病情况调查 根据诊断过程中走访养殖户,其鸡球虫病的发生、死亡等情况。

    该地区的平养鸡球虫病发病率较高,且趋于“幼龄化”(白羽肉鸡较其他品种鸡略高,调查中笼养方式未见此病流行)。虽死亡率不高,但增加了用药成本,阻碍了鸡个体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效益,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发病原因调查 通过调查得出鸡球虫病是普遍存在、经常发生的,无论技术多么先进,设施及管理多么严格,鸡球虫病还是照样发生,而设施及管理落后的鸡场球虫病更为厉害。由于鸡肌胃的机械作用使球虫卵囊壁破裂,孢子囊脱出,进入肠道,在胰蛋白酶和胆汁作用下,子孢子脱囊并随食糜到达寄生部位,钻入上皮细胞内继续发育到释放出成熟的裂殖子。由于裂殖体的大量繁殖,破坏肠上皮细胞,导致血管破裂,肠上皮细胞崩解,从而影响肠黏膜的完整性,失去屏障作用,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从而出现贫血、消瘦、血痢、抵抗力下降并容易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等疾病。严重时由于肠道继发感染,引起炎症,肠道出血,肠芯、肠壁变薄等病变,被破坏的上皮细胞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败后瓦解,以及虫体死亡崩解后产生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造成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精神委顿、食欲下降、运动失调等症状。

    由于球虫是直接发育型,不受中间宿主的限制,球虫卵囊又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常规的卫生防疫措施及常用消毒剂不能阻止或杀死球虫卵囊的发育及散播,加之集约化饲养导致了该病的暴发。所以必须将防治该病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有效抑制球虫病的发生。

    3 综合防治措施

    从病发原因的调查情况看来,虽然鸡球虫病的发生受到鸡品种、日龄、环境卫生、应激性、垫料管理措施、气候条件、饲料营养及饲料颗粒大小等因素影响,归根到底都是由球虫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球虫的种类不同,其致病力就有所不同。球虫病的暴发取决于鸡只感染致病力强的球虫卵囊的数量,数量达到一定量才导致发病,否则鸡只不表现出球虫病的症状,因此更具有隐蔽性。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药物防治

    3.1.1 药物现状 抗球虫药物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已报道的药物有50多种,其中一些药物由于毒性大或疗效不理想被淘汰。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有20余种,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离子载体抗生素,如莫能霉素、盐霉素、马杜霉素、海南霉素等;第二类化学合成药物,如吡啶类中的氯羟吡啶,胍类中的氯苯胍、地克珠利、甲基三嗪酮等。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球虫病的防治都是通过抗球虫药物来解决的。

    但是,抗球虫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球虫极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可同时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耐药性问题在我国特别严重,加之抗球虫药容易残留于禽蛋和禽肉中威胁人类健康。在人们崇尚绿色食品的今天,药物残留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仅如此,抗球虫药占去了饲养周期中药费开支的很大部分,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抗球虫药的费用约0.1元/鸡,发生球虫病时进行治疗的药费为0.1~0.3元/鸡,甚至更高,而一个饲养周期药费和疫苗的总开支才0.6~1.0元/鸡。

    3.1.2 药物使用 长时间、低浓度、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抗球虫药,球虫很容易对该药产生耐药性,甚至对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的同类药物及其他药物也会产生交叉耐药性,致使药物防治效果下降,甚至完全失效。因此,要通过适当的用药方法延缓耐药性产生,增加药物的使用寿命。

    3.1.2.1 连续用药从雏鸡10~15日龄起,饲料中连续不断添加一定量的某种抗球虫药,可以完全抑制球虫卵囊形成,此方法用药多,成本较高,适用饲养周期短的肉仔鸡。

    3.1.2.2 渐减用药5~6周龄前用全量添加抗球虫药,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25%药量,到12~14周龄完全停药,使摄入的孢子化卵囊难以完成其生活史,使鸡反复轻度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减药时要仔细观察鸡群状况,以确定减药是否正确。减药期长短视药效而定,药效越长则减药期越长,但此法减药期若用药不足容易导致耐药虫株产生,适用于后备种鸡。

    3.1.2.3 轮换用药季节性地或定期性(如每隔一段时间)改换另一化学结构不同或作用峰期不同的抗球虫药,以避免耐药虫株的产生,及时将药效已下降的抗球虫药替换下来。

    3.1.2.4 穿梭用药在同一批鸡的不同饲养期,换用两种或三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应注意的是,此方法若应用不当,非但没有阻止耐药虫株的产生,反而使轮换用药更容易导致多重耐药虫株的产生。

    3.1.2.5 联合用药 在同一饲养期内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球虫药以增强药效,延缓抗药虫株的产生。球虫无性繁殖分为第一代裂殖生殖和第二代裂殖生殖两期,第一代是球虫感染后的第1~2天,第二代是球虫感染后的第3~4天。抗球虫药发生作用的主要阶段是该抗球虫药物作用的峰期。作用于第一代裂殖生殖的抗球虫药,其作用峰期较早,对球虫起预防作用,但因为是作用于球虫发育生活史的早期阶段,所以不利于动物抗球虫免疫力的形成,如氨丙林、莫能霉素、拉沙洛霉素。作用于第二代裂殖生殖的抗球虫药,其作用峰期较晚,是球虫病发生阶段,用于治疗球虫病效果较好,如磺胺类药物、三字球虫粉等,因此,生产实践中采用作用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药物连用,增加抗球虫药物效果。

    3.1.2.6 耐药性监测进行实验室药效检测,检测药物作用效果,预测药物的使用寿命。必要时进行现场球虫敏感性检测,及时准确地发现球虫的耐药性,有的放矢地使用抗球虫药,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3.1.2.7 药物创新在生产实际与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老药,研究老药新用的路子,挖掘药物的应用潜力;积极开发新药,尤其是国产的新型抗球虫药的探索和筛选,高效、低毒、广谱的且不影响机体对球虫建立免疫力的、无药残兼抗菌作用的抗球虫药;大力挖掘中草药制剂,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鸡球虫病的途径和方法。若中西结合,不仅有利于防治球虫病,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对降低用药成本。

    3.2 大力发展疫苗免疫预防球虫病 球虫病的特点是鸡只一次感染大量的卵囊才引起发病,无论是球虫强毒疫苗还是弱毒疫苗,其免疫剂量对鸡均是安全的。抗球虫感染的免疫主要是胸腺依赖性的,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内杀害,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无性繁殖期即裂殖生殖期。实践证明,鸡只重复感染球虫2~3次后,即可产生坚强的抗球虫免疫保护力,从而让鸡只免受球虫病的侵害。

    目前,国外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球虫疫苗有Coccivac、Livacox、Paracox、Immucox等,但是价格都非常昂贵;国产球虫疫苗也在生产中逐渐推广使用,这些疫苗多数是早熟虫株选育的弱毒活卵囊。但是,球虫疫苗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价格高外,由于球虫疫苗产生免疫力要在鸡的体内循环2~3次,需要14~21天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因此免疫的时间应尽早进行,一般在1~5日龄,以便尽可能地在野毒感染发病之前建立保护。接种方式一般采用饮水、喷雾和拌料。但与其他疫苗不同的是,球虫疫苗接种的成功与否还受垫料温度(卵囊只有在外界条件适合的条件下才可完成孢子化生殖成为有感染力的卵囊,此条件为22~28℃的温度、70%的相对湿度、充足的氧等因素)影响。只有孢子化卵囊被鸡吞食完成2~3次循环才能产生免疫能力。因此,在接种完成后必须保证垫料的温度符合要求及50%以上的相对湿度,在3~4周龄内鸡群扩栏时必须考虑到已混有孢子化卵囊的粪便,利于球虫在鸡体内完成多个循环从而建立坚强的免疫力。接种期间饲料中不得含有抗球虫药,否则会对鸡体内球虫疫苗虫株的生活史产生阻碍作用,使产生免疫力所必需的生活史循环中断,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若垫料中存在有野毒虫株卵囊,养殖户为保持环境卫生,往往及时处理粪便,导致疫苗循环中断,也是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多数抗菌药如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可以与这些球虫疫苗共用,但广谱抗菌药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就不可与球虫疫苗共用。我国大多数农村养殖户对球虫生活史等生物特性不了解,因此把球虫疫苗与其他疫苗等同看待,所以出现了花大价钱做了免疫后还是发生球虫病。因此,像球虫疫苗这样的制剂应由畜牧兽医站销放,并要大力普及宣传球虫病的各种相关知识,使疫苗发挥其最好的作用。

    总的看来,虽然目前球虫疫苗应用与相关技术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不过前景是值得期待的,通过疫苗免疫预防还是具有安全、高效的抗球虫功效,为彻底解决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彻底根除药残问题,降低养鸡成本和死淘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所以要加强科研力度,与国际接轨,研发出使用更为方便、价格更为低廉、效果更为明显的、安全的、可靠的球虫疫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养鸡行业中通过疫苗免疫预防球虫病将逐渐成为球虫病控制的主要措施。

    3.3 环境因素及饲养管理 球虫的发育需要特定的环境,疫苗使用的成功也要求适合的环境,因此环境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的关键。环境的控制与保护是由饲养者来完成,所以环境因素与饲养管理密不可分。

    3.3.1 搞好环境卫生,建立良好的饲养空间 饲养密度过大,运动场潮湿,舍内外清洁卫生差,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球虫而发病,特别是育雏阶段室内温度较高、垫料湿度大时,就形成了球虫卵囊发育成孢子化卵囊的最佳条件。如果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会促进球虫病的发生,有时甚至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间歇光照比连续光照发生球虫病的危险性更高,因为无光照期间舍内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了卵囊孢子化的机会。开灯后,鸡积极地翻动垫料,食进卵囊的数量增加,同时间歇光照降低了饲料消耗,也降低了抗球虫药的摄入量。所以要严格搞好饲料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同时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死卵囊,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对地面进行定期清刷、消毒(使用能产生游离氨的消毒剂,70%的氨水可能100%地抑制球虫卵囊的发育,10%的甲酚皂也有抑制球虫卵囊发育的功能),保持鸡舍干燥,空气流通,注意光照强度、时间的调整和把握,减少、减轻人为因素,尽量避免自然因素对鸡只造成应激反应。养殖户之间应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保持周边环境的良好卫生,减少疾病传播。

    3.3.2 饲喂科学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及药物的合理摄取,保证鸡群健康。

    3.3.2.1 保护肠道黏膜,促进肠黏膜的修复,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鸡只对球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3.2.2 根据病情合理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尤其暴发球虫病时,维生素A、K、C要加倍喂服。

    3.3.2.3 增加营养,以玉米、葡萄糖补充能量,日粮中适当增加豆饼或鱼粉含量,提高蛋白质水平,饲料中可添加不溶性粗砂或粗纤维饲料,促进肌胃蠕动,增加机械摩擦,破坏球虫卵囊及孢子囊,减少发病率。

    3.3.2.4 补充体液,调节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弥补发病造成的血液、组织液的大量流失。用“先泻后复”法解决,即先用泻药促进毒素及坏死黏膜的排除,然后再用肠道收敛剂、止泻修复肠黏膜等措施消除自体中毒。饲喂抗球虫药一定要了解所喂料中是否添加抗球虫药物,以免重复用药,导致中毒或效果不佳。

    3.3.2.5 通过饮水给药,健胃利尿,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笼养蛋鸡育成前在地面饲养,用药同肉仔鸡,一直到上笼后的一周停药。

    4 小结

    全面认识球虫病发生的特点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早发现早治疗,对管理及营养等诱发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消毒及卫生措施,加强生物安全。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保证舍内空气清新。制订科学合理的用药、喂料、疫苗防疫或疫苗和药物防疫相结合的管理方案。进一步开发更为安全、广谱、高效、使用简便的药物及疫苗。大力宣传农业畜牧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和完善各种监督机制等,减轻球虫病及其他疾病的危害,使我国畜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