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各方合力建乳业健康发展新格局

各方合力建乳业健康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2-06-11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在日前举行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自2011年2月以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每个月对市场上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调查抽检,从实测数据看,产品质量好且稳定,三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

  在日前举行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自2011年2月以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每个月对市场上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调查抽检,从实测数据看,产品质量好且稳定,三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也表示,“目前,由于检验标准严格、原料的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技术装备先进、国家监管系统完善,国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此类商品。”

  此消息一出,搜狐、新浪等网站中,70%的网民对《报告》结论持怀疑态度,甚至部分网民嘲讽协会仅仅是民间组织,所发布的《报告》不具有行业权威性。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进入全面整顿阶段,随着整顿的深入,食品安全问题也进入到高发、频发期,但政府、各行业协会及企业并没有放松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恰恰相反,为了彻底消灭安全隐患,它们在监管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以乳制品奶源为例,近三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全国奶站清理整顿的力度,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奶站。另外,强力保证实施运奶车辆准运证制度、原料乳进厂逐批检验等,对中间环节的严格监管保障了原料的质量安全。此外,企业也加大了在原奶检测、机械自动化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的投入。多方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国产品牌奶粉质量确实有了好转,而质量提高的过程可以说非常艰难,成果来之不易。

  但安全、可靠奶源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于产业体制内部的固有深层问题尚未被完全根除,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奶源基础薄弱,旧有安全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国内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很快,但仍有70%的奶牛为小规模养殖或散养。由于我国乳制品产业联结体制不合理,奶农与企业仍是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上仍处于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之中,且奶农所处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改变,不仅承担着养殖经营风险,同时还要独自面对市场风险,这就为奶源的安全埋下隐患。

  近日,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而原奶价格有所回落,造成奶农收益下滑,出现了河北、陕西等地奶农“弃牛外出打工”的现象。此外,新型奶联社、奶业合作社等原奶采集服务组织的出现,虽然极大地缓解了养殖方和加工方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但合作社的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且机械设施落后,与养殖相配套的防疫、挤奶、饲料等服务体系仍未完全建立起来,奶农需面对的自然与市场风险依然很大。

  新的奶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近两年,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规范标准,加之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关于生鲜乳制品抗生素、重金属含量等问题浮出水面。在奶牛疫病防治上,由于奶农滥用抗生素,使原奶中激素含量大大增加;在饲料使用上,由于奶农防范意识不强,饲料添加剂使用混乱,从而增加了间接污染奶源的可能性。此外,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使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饲料、水源、土壤甚至是空气中都多多少少含有害成分。目前,国内在婴幼儿食品外源性激素问题领域的科学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相关质检标准更是无从制定。由于当前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使得上述问题表现还不明显,但随着国内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饲料、水源等资源供应更为紧张,这类问题恐将成为威胁未来中国乳业安全的主要隐患。

  除此之外,乳制品企业陷入“诚信危机”难以自拔。近两年,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经营主体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不少触目惊心的乳品安全问题出现。消费者犹如惊弓之鸟,对国产乳品信任度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品牌盲目追捧则达到了狂热的状态。而正是消费者的盲从,造成越来越多的乳制品企业“盲目追求高端,跟风涨价”,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此外,也正是消费者的狂热和偏袒,成为国产食品安全谣言迅速发酵、传播的温床。皮革奶、明胶酸奶等谣言,在打击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本已脆弱的信心同时,更加剧了市场动荡,造成了行业的极大损失。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