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奶业迷局中的无间道

奶业迷局中的无间道

发布时间:2009-03-13 10:0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摘要:牛奶,应该说是个好东西。补钙、强身、健体,好处多多。世上牛奶本没有问题,加的东西多了,也就成了问题。 从大头奶粉、回锅奶到三聚氰胺、OMP,当一连串的奶业事件接二连三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后。奶业诚信安全塔成为人们眼中随时可能颤抖的危房。无论企业再有多少言


牛奶,应该说是个好东西。补钙、强身、健体,好处多多。世上牛奶本没有问题,加的东西多了,也就成了问题。

  从大头奶粉、回锅奶到三聚氰胺、OMP,当一连串的奶业事件接二连三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后。奶业诚信安全塔成为人们眼中随时可能颤抖的危房。无论企业再有多少言之凿凿的社会承诺,人们最多的一个疑虑是:我还能够喝什么?

  消费者永远是水银灯暗影下的台下观众,舞台上炫光射灯的耀眼有时候不仅是让你看清演员的身姿,或许更是为了遮盖演员皮肤的斑点、身后的道具。

  奶源是怎么来的

  国内的一些牛奶大品牌,在广告宣传时候无一不是向人们展示蓝天绿草、黑白奶牛的草原诗画。并再三强调,他们的牛奶来自碧蓝如洗、绿茵如毯的环境,来自吃优质牧草的世界优质品种的奶牛,果真是这样吗?

  对于几大奶业巨擘来说,经常炫耀的是自己的全球样板工厂。何为样板工厂?就是典范、核心的工厂,所有奶牛饲养和制造都具备世界一流高尖端条件的核心工厂。进口的优质奶牛、培植的优质牧草、最先进的灌装流水线和卫生车间等等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映入你的眼帘,让你不咂嘴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审美智商。套用“梨花体”诗人的一句诗来表达:“毫无疑问/我所制造的牛奶/是全世界/最好喝的”。

  样板工厂某种意义上和样板房一样,除了能生产出这些企业最好的、最干净的牛奶之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接待各级来宾参观,接受各种官方或民间的检查、监督。向社会和公众展示自己最美丽、最有光环、最有面子的一面。

  但是一面毕竟是一面,一面不等于全面。这样的样板工厂生产出的从奶源饲养基地到灌装后的产品无疑都是堪称一流品质的牛奶,那么这种品质的牛奶的量有多大呢?

  以内蒙古其中的一家大品牌企业自己的资料显示,该企业整体每天要处理鲜奶1万吨。而在这个样板企业的饲养基地,号称的奶牛数量是8000多头奶牛(企业导游有时候也说是近万头),那么,即使按照拥有1万头的优质奶牛计算,每头牛按照平均每天60斤的产奶量(实际的平均值根本达不到)来计算,那么样板工厂的优质牛奶的理论日产量不会超过300吨,而300吨只占该企业日处理鲜奶的3%,那么其余97%的主体鲜奶来自哪里呢?

  另一个品牌家大企业有17条生产线,目前仍有多条没有运转,即使满负荷运转,每条日加工产量最多50吨,也达不到1000吨,依然不到10%的日处理量,那么其余的那90%以上的牛奶来自哪里?在哪里加工呢?

  熟悉内蒙古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内蒙古已经不是古诗里描绘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为主体的景色,不要说外地人,就是内蒙古当地的很多城市人如果看到真正的草原也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看到,距离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一些观赏性草原也要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可利用的草场面积占内蒙古总面积的2成左右。调查发现,一些大品牌的奶源其实主要来自农耕为主的普通农村庭院和小区式的饲养。

  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郊区、察素齐农村、乌兰察布市的农村、黑龙江肇东、沈阳郊区、北京郊区、西安郊区、陕西宝鸡、济南平阴……很多地方的普通农户院子里,都可以看到几头一伙的散养奶牛,这些奶牛每天所产的牛奶多数都供应到附近的这些来自“大草原”的灌装分厂的收购部门中。这些散布在农村、嘎查和各省农村的散养和小区式圈养的奶牛才是中国几乎每个大品牌奶业的主体之源。

  客观上说主体奶源依然是健康的奶源,只不过和你身边普通农村牛圈散养和小区栏养的奶牛产的奶都差不多,而不是个别虚假广告吹嘘的来自绿油油的茫茫大草原忽悠得那么玄乎。

  食品专家是怎么产生的

  受现代商品气候影响,“专家”一词近年来也时常出现局部有“霜冻”。专家名份有时候和经理名片一样,到处都可以印刷。

  一般来说专家的产生的渠道分两种:一种知识多了,科学素质高了,公德意识强了,于是成了专家;另一种知识多了,诱惑也多了,公德意识没了,于是也成了专家。

  有意思的是,当初培养起这些聪明专家的母亲们似乎并没有在自己的母乳或给孩子吃的牛奶中添加什么“添加剂”,可一样把这帮孩子们哺乳成了聪明绝顶的专家。其中的一部分专家还发奋图强,并在日后的岁月中不断发明创造抑或抄袭篡改,使现代的牛奶市场中演绎出一个个用外国字母命名的添加剂牛奶。

  几乎在每个风行的大品牌背后,你都能看到一些表情肃穆、神色凝重、言之凿凿的专家身影,他们呕心沥血,刻苦攻关历经多少多少年,终于把某个科学研究或人类的伟大发明掺和到某个品牌食品中,并推荐到你张大嘴巴观望的电视广告和宣传材料里。

  专家没有统一国标,因此,难免涌现出一些关着门起国号的“小强”专家。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牛奶中添加用外国字母玄虚成的OMP,除了增加神秘感,没见有多大的广众科普作用。而在此前由卫生部等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讨论认定饮用特仑苏OMP牛奶无健康危害的新闻发布会更是疑点重重。首先是专家组中的那位阐述无害说明的专家,他本身也是蒙牛集团的专职高级工程师。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专家论证在公正逻辑上已经有失公信;其次,专家组的其他成员都没有公布名单,研究报告、理化分析数据也没有详细公布;另外,从临床医学角度评判一种物质是否有害通常要有较长临床测试的时间,但是现在只是一个讨论就有了结论。专家组的观点说无害,那么无害是否就等于有益呢?敬爱的专家们没有告诉你。

  在每次食品安全的风波里,细心的人甚至发现,市场中的诸多国际和国内品牌食品背后,都有一些身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其他权威科研或监管机构的教授专家担任这些企业的高级头衔。裁判员穿着运动员的制服英姿飒爽的出现在诸如“达能”这样的品牌企业当中。

  资料显示,一位陈姓专家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荣幸地兼任着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科学委员会主席。

  ——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中,有专家说“阜阳奶粉事件称不上食品安全事件,因为奶粉中没有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只是一个营养不良问题而已”。

  ——苏丹红鸭蛋事件中,某专家说,“现在这样含量的苏丹红的鸭蛋,每人每天大概吃2000个,而且要长期吃下去,才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聚氰胺事件中,某专家又对凤凰卫视的采访说“尽管病人很多,上万人,死掉了三到四个小孩,从公共卫生来讲,不是什么大事,远远够不上一级什么预案。”

  网民一片质疑,食品安全专家,你的独立性、客观性、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每天一斤奶,强赚谁的钱?

  牛奶风波中,屡屡最能让人们对违规企业予以宽容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问题企业每到出了问题,就拉起民族产业的大旗,求得保护。以自己关系到多少奶农的民生为遮羞布来得到政府部门的宽容甚至补贴。那么我们喝的牛奶真的都是民族产业在赚钱吗,奶农真的如此脆弱吗?

  以蒙牛为例,2008年的港股中期报告表明,牛根生只占已发股本的4.28%,而信牛、银牛、金牛、瑞银、摩根大通、澳洲联邦银行、北美信托等所持有却占据着巨量股份。也就是说,蒙牛的每一块钱利润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入外国财团的腰包,因此如果说蒙牛的股本结构仍然是民族产业显然有待商榷。

  在内蒙古一些地方农村的调查中,许多农民的经济支柱并不是完全维系在奶牛的饲养上,即使发生三聚氰胺事件的特殊时期,也没有出现民不聊生的景象。多元经济结构依然是内蒙古农村的主要特征,务工、农耕、肉禽肉畜养殖、商务活动等等都是随处可见的农民创收方式。

  内蒙古地区人口2200多万。内蒙古大学专门研究草原经济的钱贵霞教授介绍,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奶农户不超50万。

  50万对2200多万,显然奶农的比例不是内蒙古农民的主体。另外还有许多奶户的牛奶一部分出售给奶站,一部分自己消费或自己零售。即使在出现倒奶的特殊时期,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下,也没有发生奶农大面积难以维计的现象。

  农民不是问题企业的遮羞布,民生更不该是掩盖企业问题的借口。企业家不能靠出问题时候挥泪演说赢得社会对民族产业的同情,何况是不是民族产业仍是个疑问,何况一个正常的市场也不该相信眼泪来维持运转。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有健康的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和运转机制。依靠社会的同情解决问题的企业,永远只能是扬汤止沸,掩耳盗铃。

  老百姓喝袋干净的纯牛奶,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但现在却变得不是那么简单了。(13E2)
字号:  | 打印本文 | 责任编辑:admin

推广信息